m6手机网页版登录6.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的费用。学科类机构超过政府指导价收费,非学科类机构恶意涨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面向中小学生(含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的机构应当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及相应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家长在选择机构时,要查看核实办学场所内悬挂的上述两类资质证件。目前我市所有具有中小学生(含3-6岁学龄前儿童)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资质的在营机构都已经纳入全国统一监管平台实施白名单管理,
广大家长可以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以下简称专用APP)查看白名单机构及其相应资质证件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性侵害、、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的人员禁止从业,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从业资格,从事学科培训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书,外籍人员要取得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证件。所有任课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号在办学场所、网站显著位置公示,专用APP显示的教师已经经过从业资格审查,家长能够看到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关于教师资格,在此重点提醒: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不具有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的资格,这种机构签发的证书、证明不能作为书使用。家长如果有指定教师接受培训服务要求的可以在与机构签订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中予以约定。
培训机构的办学场地设施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机关的相应实地检查验收,包括场地面积、安全质检、消防等方面。不得使用居民住宅、简易建筑、临时建筑、危房、地下和半地下建筑,租赁或借用中小学校舍、场地办学。机构场所内显著位置应悬挂公示安全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消防安全承诺书》等,同时设置醒目的安全指示标志并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场所内监控设施和消防应急设施齐备,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安保人员。
依据《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机构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全部进入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监管,不得使用账户收取,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或5000元的费用,收费时间不得早于本科目剩余20课时或新课开始前1个月收取。我市已全面建立校外培训收费专用账户,提倡家长通过专用APP缴纳费用,自动签订规范的电子版《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防范霸王格式条款。通过专用APP缴纳的费用将自动纳入专用账户监管,实现线上省心选课、安心购课、宽心缴费、放心退费。
暑假正是孩子们休息恢复、自主成长、发展个人兴趣的黄金时期,希望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实效,不要盲目跟风报班,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职责,自觉各种违规违法学科类校外培训。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引导孩子制定科学的假期计划,陪伴孩子共同度过美好的假期。
不要参加以“托管照看”“幼小衔接”“高端家政”、“家庭教师”、“众筹私教”“AI自习室”等名义开展的“一对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方式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不要参加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的有偿补课活动;不要参加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提升、国学班等名义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活动。以上这些“无证无照”机构的办学场所安全状况未经验收,往往通过封闭逃生通道、私设暗门等形式逃避检查,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不要因为培训机构举办充值送课、打折优惠等活动,冲动缴纳时间跨度超规定时限(3个月或60课时)和规定金额(一次性缴费5000元)的培训费用。为有效防范“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发生,不要向培训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街头路边招生人员的个人支付宝、个人微信等对公账户外的任何账户转账缴费。缴费完成后要及时索取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税务,不要以收款收据等“白条”替代税务,避免后期权益受损。